一、问题教学法是什么 为什么人们小时候对万物都很好奇,长大了却缺乏求知欲,讨厌学习呢?这里除了从小到大心态变化,社会环境影响之外,和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密切的关系.老师教学时,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时常做出高高在上的姿态,授课也死板老套,将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自主思考能力,对问题缺乏好奇心,显然这对素质教育的推广实施是不利的.问题教学法的实质是什么?就是指老师讲授时并不直接将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设置恰当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自己发现答案.该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复杂问题的能力,并解决了学生不爱主动求知的弊端. 二、问题教学法的应用 1.问题的设计 老师提出问题的质量对问题教学法的实施起到关键性作用,那么问题该如何提出呢? T:像这样,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叫作奇函数.图像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叫作偶函数.这样给出定义,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接下来,老师借助《几何画板》和Flash,演示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在让学生感知奇函数和偶函数概念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图形的对称美. 三、问题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问题的设计应包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能过于直接暴露,也不能过于晦涩难懂.为了使学生踊跃提问回答,老师应注意调节课堂气氛,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自由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克服害羞和从众等不良因素. 2.问题的答案应注重合理性原则,不能认准一个标准答案,要鼓励学生多方面思考,尝试多种解题方法.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无论是否是标准答案,都应肯定和鼓励,当学生的回答和教案或标准答案有出入时,应仔细核对答案的正确性,不能照搬教材,一味否定学生的回答.这样教学能有效地促进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也就是要把教师教学的主导落在学生的主体的活化与能动性的发挥上,避免老师提问、老师回答的模式,为此,老师应在教学中诱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